为官敬畏,古已有之。就连权高势威、风流千载的唐宗宋祖也不例外。相传唐太宗喜爱鹞鹰,一日正在宫外把玩,不料巧遇谏议大夫魏征,忙将鹞鹰藏于袖中,结果致此鸟窒息而死。据说宋太祖很喜欢打雀,一日玩兴正浓,被史官言辞犀利地劝阻。太祖一时性急,不但不听,竟然用弹弓打掉史官两颗牙齿,史官要把此事记入正史中去。这时,太祖猛然醒悟,忙向史官认错赔罪。综观唐宗宋祖之所以能敬畏臣下,是因为他们都深深体味到“不自重者致辱,不自畏者招祸”的修身养德之道。
“敬畏”是一种忧患意识。忧国忧民乃居官从政者之常情。范仲淹的传世名言: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理应成为当今为官者的座右铭。尤其是,事业越成功,越要谦虚谨慎,自省其失误和过错;仕途越顺利,越要管好自己,礼贤下士,注重名节;权位越高,越要警钟长鸣,抵制诱惑,严格管束自己。
“敬畏”是一种勤政意识。畏享乐,惧慵懒,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这是为官者的起码条件。只要时时保持临深渊、履薄冰的心态,就不敢为政不勤,敷衍塞责;就不敢狂吃乱食,腐化糜烂;就不敢结党营私、任人唯亲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敬畏”也是一种自律意识。为官者倘不懂珍惜前程、敬畏百姓,而忘乎所以;不牢记宗旨、体恤百姓疾苦,而为所欲为;不遵纪守法、严于律己,而放纵不羁,犯错误摔跟头是必然的。试看近年来落马的贪官,哪一个不是不畏法律、不畏百姓、不知自律,而由巅峰跌入低谷的呢?前贤醒言,当永以为戒。
——摘自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